夏日生活打卡季
能够进入中央政治局担任委员的开国将帅,几乎都是共和国历史上分量极重的人物。
早在1924年11月,在陈独秀、蔡和森和维经斯基的推动下,政治局正式成立。首批委员是陈独秀、张国焘和李达,他们在当时党内地位都极其重要。此后历届的政治局委员,基本上都是党内的重量级人物。比如大家熟悉的项英、李维汉、李立三、瞿秋白,以及伟大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,都是党内元老。
在开国的十大元帅中,最早进入政治局的,是朱德和彭德怀。他们二人都在第七届政治局中任职。这一届的政治局委员,还包括任弼时、陈云、彭真、康生、高岗、董必武、林伯渠、张闻天等党内老一辈革命家。
展开剩余68%到了第八届,又新增了五位元帅进入政治局。除了之前的朱德和彭德怀外,罗荣桓、陈毅、林彪、贺龙、刘伯承五位元帅也加入其中。
值得注意的是,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位开国大将担任过政治局委员。但在1969年第九届政治局中,却出现了新突破:四位开国上将和三位开国中将,率先进入政治局。这些人无疑都是当时党内和军内极具分量的人物。
四位进入政治局的开国上将分别是许世友、黄永胜、谢富治和陈锡联。在57位开国上将中,他们是第一批成为政治局委员的。除了谢富治以外,其余三位都属于在革命战争年代以骁勇善战闻名的猛将。
许世友是华东战场上的著名悍将,毛泽东曾称赞他“打红胶东半边天”。在解放战争中,济南战役的胜利就与他的英勇作战密不可分。
黄永胜是第四野战军的重要战将,深受林彪器重。在辽沈战役前夕,林彪特意调他担任第六纵队司令员,就是希望这支部队能在战役中发挥尖刀作用。
谢富治则不同,他是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,来自第二野战军。建国初期,他与陈赓将军一同领导陈谢兵团,作为战略集团军,对加快全国解放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。1949年全军改编时,他又担任第三兵团政委,而司令员正是陈锡联。
陈锡联是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将领,深得刘伯承的信任。他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兵团司令员,以战功显赫闻名。
与此同时,三位率先进入政治局的开国中将是李作鹏、吴法宪和邱会作。
李作鹏在战争年代以作战勇猛著称,曾任东北野战军第16师师长,该师是当时十大王牌部队之一。他的军旅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战役,莫过于率领第43军参加解放海南岛,完成了我军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壮举。
吴法宪和邱会作则以政工见长,二人同属第四野战军。建国后,吴法宪转入空军,担任过空军司令员和政委,成为空军的重要领导人。邱会作则在1959年投身后勤建设,出任总后勤部部长,为军队保障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由此可见,1969年进入政治局的四位开国上将与三位开国中将,无论在军事还是政工方面,都是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的杰出代表。他们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非凡才能,也体现了人民军队在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